合影
為了讓市民們更好地學習與交流,科普基地將50名市民分成2小隊,在志愿者的帶領下交叉參觀科普陳列館、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14C專用加速質譜儀等大型科學儀器和實驗平臺。在實驗室的參觀中,市民朋友們現場近距離參觀了一系列大型科研設備,初步了解了這些科研儀器的基本原理及用途,比如最古老巖石年齡的測定以及14C質譜儀主要用于定年和示蹤等。同學們認真聆聽,勇于提問,如“14C儀器可以用來測樹木和葉子嗎?”“二次等離子質譜儀為什么會這么大?”等等,科技人員一一耐心地回答。
參觀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科普陳列館講解員的帶領下,市民們通過一樓的“宇宙形成與元素誕生”展廳,“穿越”到137億年前,站在最初的起點開始認識宇宙、恒星、太陽系以及地球的形成;自一樓至二樓的“地質年代表”階梯,讓大家得以在拾級而上的同時感受地球漫長而神奇的演化歷史;二樓的“地球與環境”展廳內,大家則有機會了解地球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富饒產物以及當前地表的環境狀況。地幔深處噴發至地表的橄欖巖捕擄體、類似蘇美爾楔形文字的文象花崗巖、可以制作陶瓷的粘土礦,讓大家認識了地球不同圈層、不同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巖石;透明無暇的水晶單晶、具有重要價值的鋰輝石集合體、交代石榴石的黃鐵礦磁鐵礦礦石,讓大家近距離欣賞到各類非金屬與金屬礦產資源;憨態可掬的魚化石、骨骼完整的異常華夏鳥、各具特色的三葉蟲化石群體,讓大家聯想生命演化的無常與神奇;至于巨幅的綠水青山圖,則讓大家意識到保護地球母親的重要性。
參觀科普陳列館
最后,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傅玉珍為前來參加科普活動的市民朋友們做主題為“霧霾是會呼吸的痛”的科普報告。報告從霧霾的概念出發,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大氣中氣溶膠顆粒的形貌、大小、毒性等等,并結合一些實際的大氣污染案例,為大家介紹了空氣中漂浮的小小顆粒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
科普講座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讓廣州市民有機會感受自然界的神奇、科技發展的魅力以及科學研究的重要性,進一步樹立保護地球、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提高了廣大市民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
附件下載: